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:洞察數字背後的社會脈動

我們曾經在第31期第38期電子報中,分別向大家介紹國科會人文處建置的「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庫」,以及揭曉SRDA如何與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庫的團隊緊密協作,實現FAIR (Findable、Accessible、Interoperable、Reusable) 原則,以求更好地管理和共享資料,並共同推動臺灣實證資料的公開和再利用。

除了資料的管理和共享,提高社會大眾對臺灣實證調查資料的認識,並且推動調查資料的應用與使用價值,也是「臺灣實證資料推動與加值計畫」重要的使命。因此,我們在今年成立了「國科會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」粉絲專頁,整合實證資料庫的豐富內容,帶領大家透過數字來探索社會。

「國科會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」粉絲專頁內容包羅萬象,不僅討論「社會運動、新科技使用、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度」等時事話題,也觀察「育嬰假、假新聞、國民法官和貧富差距」等重要社會議題,甚至探索「重男輕女、家務勞動」等社會價值。貼文內容除了分享實證資料的調查結果,小編也會精心挑選相關著作,深入淺出地向大家展示,調查資料如何轉化為有趣的研究成果。

這次我們精心挑選了6篇高人氣的貼文,帶領大家一起來發挖掘實證資料其中的奧秘吧!

(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)
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的聶西平老師和吳亞蓓,利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(KIT)3月齡組第一波資料,探討了育嬰假對於親職參與的影響,特別是父母申請育嬰假與其親職參與程度之間的關聯性。研究顯示,育嬰假對孩子的健康有顯著且直接的助益。然而,根據臺灣的數據,只有0.53%的父母雙方都有申請育嬰假,且大部分申請者為母親。結果也發現,申請育嬰假的母親在親職參與的得分顯著高於未申請者,反映出育嬰假與母親的親職參與程度存在正向關聯。而父親的親職參與雖有提升,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,可能是因為父母角色在親職參與中的不同機制影響。

(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)

過去總認為,男女雙方必須要有婚姻關係才能同住。根據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(TSCS)三期二次家庭組(1996)的調查結果顯示,僅有24.3%的人認同「相愛即可同居」,但到2020年,這一比例上升到72.7%。同時,對於婚姻中必須有孩子的觀念也在轉變。1991年,有59.9%的人認為「沒有孩子的婚姻不圓滿」,但2020年這一比例降至33.9%,且64.8%的人不同意此說法。這些變化反映出台灣社會在婚姻和家庭價值觀上的逐步開放。

(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)

隨著社會對電玩遊戲的認識改變,電玩已從與網路成癮掛鉤,轉變為被視為職業選擇及新興體育運動。根據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(TCS)的調查,台灣成年人玩電玩主要動機是放鬆和娛樂;青少年玩家則更重視競爭和與朋友互動。隨著壓力增加,有些青少年透過電玩與網友互動來排解壓力。這些調查顯示不同年齡層在電玩動機上的差異,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。

(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)

在台灣,每當發生刑事案件,網上總會熱議判決結果,法院的最終量刑更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。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(TaDELS)「台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第五期」(2019)的資料顯示,超過半數的民眾對法院不滿意,主要因為判決結果不理想和訴訟處理速度慢,但隨著國民法官制度的實施,司法透明度提高,有望提升民眾對法院的信任;司法院近期公布的「112年度國民法官問卷調查結果報告」即顯示,參與國民法官的民眾中有9成願意再次擔任此職,且信任度達到100%。透過民眾參與審判,有助於改善對法院的不信任感。

 

(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)

路透社2022年的跨國調查指出,越來越多民眾選擇避開特定新聞,這種「新聞迴避」(news avoidance)現象不僅削弱新聞產業,還對民主社會造成不利影響。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的王靖興老師,利用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(TEDS)發現,政黨情感、媒體信任、政治興趣和政治效能感越高,新聞迴避的可能性越低。此外,新聞迴避程度增加會降低台灣民眾對民主的支持。

(亞洲民主動態調查)

台灣家庭貧富差距擴大,引發民眾對所得分配的關注。東海大學林奕孜老師利用亞洲民主動態調查(ABS)資料,探討台灣民眾對所得分配與民主制度的看法。ABS第五波調查顯示,超過50%的台灣民眾認為政府應承擔縮小貧富差距、保障基本需求等責任。調查還顯示,多數受訪者認為公平經濟機會是民主的重要特徵,反映出台灣民眾對平等式民主的期待。林老師強調,台灣民眾認為政府應處理所得分配問題,並擴展民主的定義以涵蓋公平性議題。

「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」粉絲專頁帶你深入探討社會議題,緊跟時事脈動!透過調查成果,不僅可以了解當前社會現況,還能看見社會價值如何轉變。粉專除了上述的人氣貼文外,還有「不實言論、人工智慧、世代差異、媒體與民主、數位落差」等精彩內容,並會持續分享跨學科的研究發現,讓你輕鬆掌握社會趨勢。此外,這裡還匯聚了實證資料庫的重要資訊,包括調查資料開放和訪員招募等訊息。對這些調查資料有興趣了嗎?快來追蹤「國科會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」粉絲專頁,第一手掌握社會動態!

撰文:朱怡靜、王俞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