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入高的人,更快樂的程度是多少?

「收入高的人,通常比收入低的人感到更快樂」,在許多國家的社會調查資料中都呈現出這樣的結果 (D’Ambrosio et al. 2020)。收入較高的群體不僅經常性地表現出較正向的情緒,而且對個人生活條件或經濟狀況的認知與評價也相對較高,亦即擁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。

然而,令人好奇的是,收入較高的群體,比收入較低的群體,是否快樂的幅度高出很多?收入高的人因為資產、資源較多,可以「生活好好」,因而覺得舒適、快樂。但是社會科學有個論點認為,收入較低的人擁有調適能力,他們也能「好好生活」,由此表現出來的快樂程度也不會太低。因此,高收入與低收入群體的快樂程度差異,可能不是那麼大。

根據本專題中心於2023年12月,以隨機電話抽樣的方式對全國人民進行網路問卷調查,成功收回的三萬多筆回覆資料進行分析,並以不同性別(男性和女性)以及收入作為比較群組,其中收入群組以月收入計,從0.5萬元起,以一萬元為間隔,一直至14.5萬元,另外加上17.5萬元與20萬元以上等兩個組,共分成17個群組。以下為問卷中三個不同面向的主觀幸福感題目:

整體來說,您對您目前的經濟狀況滿不滿意?

整體來說,您對您目前的生活狀況滿不滿意?

整體來說,請問您目前的日子過得快樂嗎?

每題都會請受訪者從0到10之間選擇一個數字,分數越低,代表越不滿意或越不快樂,分數越高,代表越滿意或越快樂。

在經濟滿意度上(請參考圖1),從0.5萬元到20萬元以上的各個收入組中,女性的經濟狀況滿意度均較男性高;自月收入超過10萬元以後,不論男性或女性,各收入組的差異逐漸趨緩下來。雖然較高收入組的經濟滿意度仍普遍比低收入組高,但在最高的20萬元組中,女性只高過男性.28分(在月收入為6.5萬的組別中,女性高過男性.83分,差異幅度最大)。

圖1。經濟滿意度

如果將比較指標改為生活滿意度(請參考圖2),也會出現同樣的現象。當收入高於10萬元以後,每增加一萬元的收入,該組分數增高的幅度不是很大。例如,女性12.5萬元組與13.5萬元組的差異,僅為.12分,男性的差異更小,兩組之間的差異僅有.03。如果將比較群體改為12.5萬與20萬元以上,差異也不大。

圖2。生活滿意度

比起前二個主觀幸福感指標,高低收入組間的快樂感差別幅度更小(請參考圖3)。當月收入位於5萬元與10萬元之間時,差距幅度在.05至0.7 左右,當月收入在12萬元以上時,差距都在0.5以下。

圖3。快樂感

值得注意的是,當女性月收入位於15萬元至20萬元之間時,三個幸福感指標皆出現小幅度下降的情況,可能是因為她們多為中高階主管或專業人員,職場上需要有明顯的工作績效而面臨巨大的競爭與壓力,同時,也可能是因為比起男性,高收入女性需面臨更多的職家責任衝突,因此壓低了她們的快樂程度。高收入的男性也有快樂感沒有隨著收入增高而明顯上升的現象,可能是因為他們比低收入群組容易接觸更高收入的群體,將自身的狀況與該群體比較後而產生的不滿足感所致。此外,不論男性還是女性,當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時,快樂感分數也沒有明顯的上升。

總結以上的分析,台灣的收入與主觀福祉感受是相關的,並呈現以下模式:

  • 生活滿意度與快樂感呈現「女性紅利」的現象,月收入相同時,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快樂。以往的研究認為,這現象與女性的權力受到較佳保護有關(Graham 2020)。

  • 當月收入在10萬元以下時,不同收入組間的經濟滿意度、生活滿意度與快樂感,皆有較明顯的差別。換句話說,就這些群體而言,加薪一萬元是有感的。

  • 當月收入超過10萬元時,無論是經濟滿意度、生活滿意度還是快樂感,較高收入的群體分數仍較高,只是幅度差異不大。

  • 當月收入超過15萬元時,女性的三項主觀幸福感分數稍降,可能與職家責任雙重壓力有關;男性的分數也有相似的現象,原因之一可能是與更高收入的群體進行比較所致。

  • 當月收入達20萬元以上時,毫不意外的,是感覺生活好好並感受最為幸福的一群人,三項指標分數皆為最高分。不過,就快樂感指標來說,當月收入高於10萬元後,各組的分數差距並沒有相差太多。

撰文:蔡明璋(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/調查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)

資料整理:林怡如、陳美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