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woman using laptop analyzing sales data and drawing grow
媒體報導
  1. Home
  2. /
  3. 媒體報導
研究成果圖片

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廖培珊研究員所帶領的團隊,採享樂取向(hedonic approach)觀點,結合具代表性的調查資料與環境數據,納入天氣與空氣品質等環境因素,探討接觸自然與主觀福祉(以快樂感與生活滿意度測量)之間的關係。研究發現,「喜愛自然」與主觀福祉呈正向關聯;「實際接觸自然」則與主觀福祉無關,甚至產生負向的內生性影響。環境因素中,則僅有一月份的雨量出現內生效果。整體而言,對自然的正向感知比實際接觸,更能促進個人的主觀福祉。研究結果已於2025年5月10日發表於《環境心理學期刊》(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) 。研究團隊成員亦包括本院經濟研究所蕭代基研究員與陳樂昱研究員、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林傳堯研究員。

相關連結:論文全文

300x300bb

Podcast節目好哲凳邀請PSFD 家庭動態調查計畫召集人于若蓉研究員,從家庭勞動的現況聊到喘息空間的可能性,一起來拆解「第二輪班」的迷思,看看現代家庭如何打造更公平、輕鬆的生活模式!家事該怎麼分,才不會變成「心」勞過度?

採訪撰文:陳妤寧
責任編輯:田偲妤
美術設計:蔡宛潔
來源:中央研究院 | 研之有物

記者: Stephanie Yang and Xin-yun Wu
來源:Los Angeles Times

洛杉磯時報訪問于若蓉老師

 

2025.3.23

Why are fertility rates so low in East Asia? It’s the society, stupid
Japan, South Korea and Taiwan nee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

記者:Waka Ikeda
來源:Nikkei Asia 日經新聞亞洲版

日經新聞亞洲版報導「Why are fertility rates so low in East Asia? It’s the society, stupid」專訪計畫召集人並引用家庭動態調查數據
中文摘要版

台視新聞【熱線追蹤】節目,報導中引用「家庭動態調查資料
來源:台視新聞 TTV NEWS

2024.02.17

2023.11.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