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家在討論些什麼?」-2023年政論節目主題探討
政論節目作為著重於台灣政治討論的媒體內容,討論的主題往往反映大眾的政治關注。隨著收視習慣的改變,越來越多媒體將節目內容透過影音平台傳播於網路中。觀察這些網路傳播內容,我們想了解這些內容中是否呈現多樣的政治關心,或是僅聚焦於某些特定議題?於此同時,這些議題和傳統新聞媒體間的報導主題又有哪些差距?
我們蒐集了2023年度不同網路新聞媒體的報導標題進行分群,以探討網路新聞討論之政治主題跟其他主題間的關聯性。透過將標題轉換成向量,並藉由斷詞和分群法,發現最終可以將報導區分為八群(圖一),我們也透過高頻詞(表格一)定義了報導主題。

表格一 | |||||||||||
新聞標題標題各群前10關鍵字 | |||||||||||
人工定義 | 群 | 0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
地方新聞 | 0 | 登場 | 台南 | 高雄 | 大學 | 新北 | 星座 | 學生 | 文化 | 教育 | 台中 |
國際關係 | 1 | 中國 | 台灣 | 日本 | 美國 | 台北 | 印度 | 南韓 | 韓國瑜 | 北京 | 國際 |
氣候/天災 | 2 | 颱風 | 縣市 | 大雨 | 海葵 | 天氣 | 影響 | 特報 | 公車 | 午後 | 降雨 |
健康相關 | 3 | 健康 | 疫苗 | 健康網 | 醫師 | 醫院 | 醫療 | 治療 | 營養師 | 咖啡 | 進口 |
財經相關 | 4 | AI | 台股 | 營收 | 台積電 | iPhone | 明年 | 科技 | 蘋果 | 今年 | 新高 |
政治相關 | 5 | 柯文哲 | 侯友宜 | 賴清德 | 民進黨 | 立委 | 民調 | 總統 | 國民黨 | 郭台銘 | 朱立倫 |
社會事件 | 6 | 送醫 | 騎士 | 駕駛 | 曝光 | 機車 | 台中 | 高雄 | 快訊 | 女友 | 車禍 |
國際衝突 | 7 | 以色列 | 烏克蘭 | 土耳其 | 俄羅斯 | 哈瑪斯 | 法國 | 戰爭 | 加薩 | 俄軍 | 伊朗 |
在計算各主題占比(圖二)後,可發現各類主題報導數量較為平均。雖並未發現政治相關新聞呈現較高比率,且選舉並未獨立成一個主題,但觀察新聞標題各群前10關鍵字(表格二)中,政治相關的主題高頻詞主要聚焦於2024總統立委選舉相關詞彙。這個結果顯現出,選舉相關議題是在政治主題中比重最高的部分。

同時我們也蒐集了2023整年間,有開設並上傳政論節目內容的6個YouTube頻道影片標題,藉以了解2023年台灣的政論節目聚焦在哪些議題上。我們將這些影片區分為12群(圖三),並透過每一群的高頻詞(表二)與實際各群內影片標題來了解這些主題的討論內容。因為各群間可以歸納的議題定義較難以切割,我們人工標註了三大主題(第9類因群內對象為非政論節目故被排除。)

表格二 | |||||||||||||
政論節目標題各群前10關鍵字 | |||||||||||||
大主題 | 議題定義 | 群 | 0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兩岸論述 | 0 | 柯文哲 | 習近平 | 郭台銘 | 侯友宜 | 國民黨 | 座右銘 | 沒有 | 林廷輝 | 王世堅 | 朱岳中 | |
國際關係 | 中美關係 | 1 | 美國 | 拜登 | 台海 | 美軍 | 習近平 | 和平 | 解放軍 | 日本 | 大陸 | 中美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選舉民調 | 2 | 民調 | 柯文哲 | 藍營 | 藍白 | 侯友宜 | KMT | 綠營 | 賴清德 | 週末 | 小雞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候選人議題 | 3 | 侯友宜 | 柯文哲 | 郭台銘 | 賴清德 | 趙少康 | 副手 | 年輕人 | 朱立倫 | 話題 | 沈富雄 | |
國際關係 | 中美台關係 | 4 | 台灣 | 中國 | 美國 | 總統 | 台灣人 | 台海 | 想像 | 賴清德 | 中共 | 和平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選舉議題攻防 | 5 | 第一 | 柯文哲 | 國民黨 | 搶先 | 侯友宜 | 道歉 | 王義川 | 高虹安 | 新北 | 苦苓 | |
政黨議題攻防 | 政治事件 | 6 | 政府 | 蔡英文 | 高虹安 | 新竹 | 建商 | 豪宅 | 賴清德 | 進口 | 陳吉仲 | 民進黨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選舉議題攻防 | 7 | 韓國瑜 | 侯友宜 | 韓粉 | 尹錫悅 | 南韓 | 韓國 | 朱立倫 | 北韓 | 柯文哲 | 郭台銘 | |
國際關係 | 國際衝突 | 8 | 以色列 | 伊朗 | 哈瑪斯 | 加薩 | 美國 | 拜登 | 中東 | 以軍 | 納坦雅胡 | 空襲 | |
音樂主題 | 個別音樂節目 | 9 | 唱頌 | 台灣 | 音樂 | 樂團 | 歌手 | 搖滾 | 創作 | 金曲 | 專輯 | 客家 | |
總統立委選舉 | 候選人議題 | 10 | 總統 | 國民黨 | 侯友宜 | 郭台銘 | 民調 | 民進黨 | 賴清德 | 參選 | 朱立倫 | 政治 | |
國際關係 | 世界情勢 | 11 | 中國 | 美國 | 北京 | 習近平 | 拜登 | 經濟 | 布林肯 | 中俄 | 印度 | 全球 |
最終定調的三大主題分別為:總統立委選舉、政黨議題攻防、國際關係。透過觀察每一群前十大使用關鍵字(表格二),可以發現雖然每一群可以對應到特定事件,但大部分詞彙皆聚焦於總統立委選舉的相關事件。

(部分頻道因上傳影片內容非全為政論節目故占比總和不為100%)

各頻道影片主題占比(圖四)中顯示除了頻道C外,其他5個政論節目頻道討論主題的分佈相似。觀察三大主題的影片占比(圖五),整題主題排名第一為總統立委選舉(55%)、第二為國際關係(33%)、第三為政黨議題攻防(12%),作為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的前一年,整個2023年政論節目的討論基調可謂完全圍繞著選舉。
我們進一步發現,主題占比在時間分佈(圖六)上時常隨著台灣政壇事件改變。當標誌性事件如「郭台銘宣布參(8/28)、退選11/24)」、「藍白合破局11/23)」、「正副總統候選人聯署結果(11/14)」等發生時,皆會創造討論高峰。另外,雖然國際關係和政黨議題攻防討論主題較少,它們仍會受特定事件影響而導致討論趨勢增加,如「日本第一次核廢水排放(8/24)」、「以巴衝突-音樂節事件(10/7)」…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國際議題中,政論節目常態性的討論多為中國相關議題,其中絕大部分聚焦於中美台之間關係。

綜上所述,政論節目因為其性質定位,往往聚焦於台灣本土的政治議題。雖然政論節目的討論主題包含了各類政治事件,不同頻道間討論的主題分布有著相當的一致性,且各主題討論聲量往往隨著事件發生而快速提升。2023年更是隨著選舉相關事件,使其全年間聚焦於2024年的總統立委選舉,這同時也符合在新聞報導中,政治相關主題高頻詞聚焦於選舉相關詞彙的現象。
此外政論節目的討論主題也不侷限於台灣內部政治,部分國際相關議題也有一定的佔比。但除了特定重大事件外,政論節目常時著重於中國相關討論,尤其是中美台之間關係,或許這樣的現象也反應了中美台關係和台灣政治生態間的強烈關聯。
撰文:傳播數據與網絡分析實驗室 CDNA:https://cdna.survey.sinica.edu.tw (E-mail: )
編修:張卿卿、卓牧融